原标题:攸县何岭村的人看过来,这段历史你肯定不知道!
何岭,是个历史不长的新地名。先前,这里主要住居何姓人家,有许多屋场。一部分屋场山坡上,就叫何家山;一部分屋场在山岭下,就叫何家岭下。何家山是因此而得名,现在是个村民小组名。何家岭下是勒马山脚下一个小地方。
1961年3月,公社规模划小,大同桥从原新市人民公社析岀,成立大同桥人民公社。原勒马大队分成3个大队,何家岭下和何家山这一块分成一个大队,在议论这个大队叫什么名字时,因原勒马大队的党支部书记是何家岭下人,他提议新设的这个大队取名为何岭,其他人也未表示异议,填表上报时就称“何岭大队”,得到大同桥人民公社的认可。于是,便成为一个村级区划名称。
何岭,元元贞元年(1295)至明末(1644)属清阳乡耆裕里,清代至民国属安都,民国19年(1930)属四区安字乡,民国27年(1938)设大同乡后属善化乡。民国36年(1947)属勒马保。1950年3月取消保甲,属二区勒马乡(1952年7月至1953年3月,属十一区)。1956年6月勒马乡并入大同桥乡。1958年9月属和平(后改为新市)人民公社勒马大队。1961年3月,属大同桥人民公社,设立何岭生产大队,1984年4月改称何岭村,1996年9月为大同桥镇何岭村。2011年4月,何岭、旷桥、新塘三个村合并,仍称何岭村。
何岭东部地势平坦,西部丘陵岗地。106国道与醴茶铁路自北向南从这里穿过。大同桥镇中学、何岭完小就建在境内。
何岭是个地灵人杰的地方。据《攸县志(1871~1949)》与《楚攸何氏九修族谱》载,明代的何楚英,永乐九年(1411)中进士,授予监察御史,出任陕西按察司副使,后升云南右布政使(相当于今省长职),政绩显著,累受敕奖,滇人怀念,名入云南名宦祠祀奉。何楚英关注家乡事业,永乐十二年(1414),倡修新市河滩陂,并亲临指挥。为加强管理,陂修成后自己担任名誉陂长。该陂灌田数千亩。
何岭的勒马山之名,相传源于何楚英因回乡时在此栓马,后来变成一处地名,曾设立过勒马保、勒马乡、勒马大队。据《楚攸何氏九修族谱》记载,民国7年(1918)南北战争时,三月初一,北军皖系军与南军之湘军作战,曾以此山为战区。又据攸县志(1989年版)记载,民国30年(1944)7月7日,国军第44军150师,在勒马山与高岭坳一带曾与日军第3师团激战,当年150师的作战指挥所就设立在今何岭境内。
何岭樟树园的罗平,系台胞,1992年回乡定居,1996年一次捐款10万元,资助大同桥镇教育事业,还拿出5700元作为奖学金资助19名品学兼优的学生。2007年7月,他为枫林罗氏九修族谱捐款1.1万元。罗平曾任政协攸县第五届委员会委员。当代道德模范何新建,原是攸县草席厂职工,20世纪末企业改制后,从事个体经营开寄卖店。自己和家人都省吃俭用,先后收养和资助105个孤儿和贫困学生,救助29位孤寡老人,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湖南省道德模范、“感动株洲”十大人物之一。2012年11月,他向何岭完小赠送《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国学经典书籍,协同该校开展国学教育。2014年6月17日,又向大同桥镇免费赠送7450本《家庭读物——父母示范好、孩子习惯好》,供全镇男女老少阅读。赠书时,他一不用单位的车,二不不吃乡镇的饭,而是骑自行车、自带干粮送到村组。
何岭村,2009年荣获全国“绿化千佳村”,2008、2010年分别获湖南省“先进党支部”和“民主法制示范村”,2007、2009年分别获株洲市“平安示范村”和“环境卫生示范村”。近年来,何岭完小把“国学教育”与村组开展的传统美德、道德规范教育相结合,实行学生与家长联动。
何岭还是大同桥镇的企业集中区。除镇机瓦厂外,还有黄金坡砖瓦厂、金龙矿山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攸县宇华鞭炮厂、远滨烟花公司、湘泰粮油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志锟生态肥料制造有限公司、自来水公司、平原冶炼厂、金鱼废旧汽车拆解公司、株洲天承钢结构厂、万丰农业生态有限公司、攸县科诺核苷酸厂、攸县宝丰包装攸县印刷厂等企业落户这里。
2013年4月,大同桥二手汽车交易与报废汽车拆卸市场也搬迁到了这里,已建成120亩的交易场所。
图片来源于: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