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 一个人 一层楼
我与湖北日报征文
除夕 一个人 一层楼
楚天都市报地方新闻部 罗毅
厚重的砖墙、挑高的空间、纵横交错的管道……
对于一名过客来说,这是文化,很潮、有范儿;但对于我来说,这是回忆,是青
春的安放地。
多少次,经过这里,虽说映入眼帘的铭牌上大大地写着“楚天181文化创意产业园
”,但是,在我的耳边,总有一个声音在呼唤:老印刷厂,我回来了——
1999年,我,刚刚大学毕业,分配到楚天都市报。
还没看到编辑部,先听到机器的轰鸣声。处于创业期的楚天都市报,办公地点选
在老印刷厂的上面。
铝板加上泡沫,不管是老总还是小编,都在里面办公。夏天炎热,自不必多说。
如果碰到下雨,那就热闹了:雨点打在铝板上的声音,记者敲打键盘的声音,小
编讨论稿件的声音,混合着、交错着……
那时的楚天都市报,是新媒体。很短的时间内,它就坐稳了武汉报业市场老大的
位子,省内地市县的发行也迅速铺开。
为节约时间与成本,所有报纸都是在当地印刷,所以需要每天晚上把在武汉做好
的版样传过去。我,一名职场新人,在见习期,被安排承担这一工作。
说实话,当主任找我谈话时,我还有些思想包袱。毕竟,这项工作和我所学的专
业毫无关系,专业技能得不到锻炼;另外,报纸创刊不久,设备和技术都在调试
阶段,有时设备“罢工”,传版工作耗时很长,往往要到次日凌晨三点多钟才能
结束。
不过,当看到风风火火的同事后,我的心很快就平复下来了。
传版员,这个岗位虽然平凡,可是做起来一点都不简单。8个分印点,技术设备参
差不齐,一不小心就会出错。
开始的几天,我每天都早早到岗。先给8个分印点的联系人打电话,让对方做好准
备;再检查设备,看是不是运行正常;如果出现错序,仔细分析是哪个环节出现
的,将它记在记事本上,以免再犯……每天工作做完后,哪怕是回到家中,我还
是悬着一颗忐忑的心;直到第二天中午,得到没有出错的信息后,我才会放下心
来,开始进入梦乡。
日复一日,时间来到1999年腊月二十九。
晚上9点,当我走出家门时,街道上已经是空荡荡的。偶尔,路边几个晃动的大红
灯笼,像是在提醒我“快点干完工作,回家团圆吧”。
远远地,我看到了老印刷厂大楼。这时,天空中飘起了雪花,我不由得加快了脚
步。
办公室里,一条条稿件被编好,一个个版样组好了,记者们也一个个离开了。到
了次日凌晨一点钟,也就是除夕,整个一层楼,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望望黑洞洞的窗外,听着呼啸的北风,我的心里有些凉,也有些怕:万一,设备
突然出现故障,找不到人及时维 修怎么办?万一,对接点的传版员慌着回家过年
,马虎了事出问题了?万一,……
一定不能让万一发生,一定不能让大家过年没有好心情。等坐到电脑前,我的心
就平静了。
一个个版样传过去后,我又打电话反复叮嘱对方;等全部传完后,我又仔细核对
了两遍。再应该没有错吧!我长舒了一口气。看看时钟,已是凌晨三点。
熄灯,关门,走出大楼。这时,外面已是鹅毛大雪。走在回家的路上,数着地上
深深浅浅的脚印,我的心中,忽然有了一点小小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