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增强保密意识,做合格“保密人”

近年来,使用手机处理公务的情形越来越普遍,很多公职人员将微信、QQ等软件应用于日常工作,不少机关单位建立了微信工作群。微信办公确实可以为工作带来一些便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此同时,使用微信、QQ办公导致的泄密案件逐年递增,此现象反映出当下一些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自身的保密意识较为薄弱,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

工作需要尚可理解,但不能无视网络安全防护。待办公务紧急,其他通信方式不畅,无法当面交办或报告,领导指示使用微信传送。面对此类情况,多数部门的工作人员通常是在网上进行公务的交接处理,但是在使用网络工具时往往会因自身网络安全意识薄弱而忽略网络信息具有可传播性,从而导致秘密文件泄露。当然,还有的就同某广播电视台所属报社总编办工作人员陈某在接到台总编室的一份涉密文件后,为迅速将文件内容告知正在北京指挥报道的报社副总编牛某,以手机将通知拍成图片准备通过微信发给牛某时因操作界面突然弹出微信群窗口,误将图片发到该微信群导致文件外泄的案件一样,在文件发送、操作过程中的出现失误造成泄密。然而,追其根本是当事人漠视保密法律法规,对发生泄密后果抱有侥幸心理。

网络并非法外之地,任何人都应遵守国家保守秘密的法律法规,广大网民应当如此,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更应如此。无论是何种情境,作为公职人员都应对自己所做的一言一行负责,在面对工作内容可能涉及家人安全的时候,也应保持清醒的工作意识,做到无论何时何地、面对何人未经部门批准都应遵守法律法规,保守工作机。而不是像广西钟山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杜某某那样在未经许可的前提下擅自将一份疫情排查信息文件发至其家庭和同学等微信群造成疫情排查信息泄露。

使用微信办公作为一种技术进步和发展趋势,本来无可厚非,问题并不在于软件本身,软件办公导致泄密的真正原因还是机关单位保密管理松懈,对干部职工保密教育培训不够,干部职工保密意识淡漠。每个公职人员必须要有的保密意识。加强保密宣传教育,把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层层传导到每一个人,领导干部管好身边工作人员,做到经常提醒,干部职工,既要保证自己不使用微信传密,同时发现此类情况还要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做到涉及国家和工作单位机密的内容决不能发,操作流程谨慎规范,让网络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让网络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工作。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