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石化主动走向市场、贴近用户,了解市场需求、倾听客户心声,围绕客户“吐槽”的槽点开展专题技术攻关,将市场需求和客户要求转化为产品质量控制指标和调整方向,从追求“质量合格”向“客户满意”转变,持续提升产品质量,打造质量竞争新优势。
瞄准客户“胃口”提质量
“对我们的新产品还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请直言不讳的讲。”
“流变速度还能不能提升?”
“您的建议就是我们改进的方向,我们将针对这个问题开展专题攻关。”
3月8日,齐鲁石化橡胶厂生产技术科主办何云晖与青岛某企业生产负责人视频连线,双方就齐鲁橡胶新产品的加工试验情况进行技术交流。
受疫情影响,橡胶厂与客户间的技术交流会从线下改为线上,由于日常交流较多,双方彼此熟悉,沟通高效,直击问题根源和解决方案,并达成了下一步的合作意向。
瞄准客户“胃口”调整产品性能指标。齐鲁石化橡胶新产品走定制化路线,以优质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赢得了客户满意,换来了大量客户订单。齐鲁石化合成橡胶产量连续12年稳居国内第一的位置。
橡胶厂走访客户过程中,了解到部分外贸客户反馈的一个问题。齐鲁石化的橡胶产品与出口集装箱尺寸不匹配,装运过程会留有部分空隙,造成物流成本增加,降低了产品竞争力。
当脚和鞋子不合适,是舍弃这双“鞋子”,还是调整“脚”去适应“鞋子”?齐鲁石化的决定是“修脚”适应“鞋子”。
调整橡胶产品尺寸,适应出口集装箱装运要求。齐鲁石化橡胶厂果断决策,立即行动,对2套橡胶装置5条包装线中的电子秤、压块机、金属检测机、薄膜包装机、装袋机等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生产出符合出口装箱要求的产品尺寸,做到了既适应国内市场又适应国外市场的通用型要求,完成了产品“变形”,满足了客户需求。
围绕客户“难题”做服务
“更换新原料后,为什么加工就出问题了呢?”
齐鲁石化塑料厂收到客户电话,寻求破解问题的办法。
得到信息的塑料厂生产技术科主办方长德当天赶到客户加工厂,连续4个多小时守候在加工车间,不断调试,直到把加工状态调整到最佳,帮助客户解决了燃眉之急。
客户的加工设备是按照加工进口原料设定的参数,“口粮”变了,加工参数未做调整,问题就出现了。国产塑料树脂产品的性能与进口产品略有不同,调整到合适的加工参数,问题迎刃而解。
解决问题的经验能否实现共享?塑料厂把多年来积累的服务经验编写为加工建议,更新到产品二维码之中,印制在产品包装袋上,客户扫一下二维码就能找到答案。
“二维码打印模糊,暂停包装,马上通知维修。”
塑料厂成品车间包装工许芳发现二维码打印机出现故障,立即按下了暂停按钮,并按照不合格料品处置程序进行处理。
包装线开车前检查产品外观质量、包装过程每2小时检查一次包装质量、运行期间不定时抽查,塑料厂严格执行中间控制“规定动作”,确保了每一个二维码的清晰可见,确保了每一粒产品的合格出厂。
维护客户“信任”调方向
“92号,加满。”
中石化加油站内,私家车司机王某对齐鲁石化生产的油品情有独钟,绕路3公里,就为加上高品质的汽油。
“原来很多人诉苦,说周边买不到齐鲁石化的油品,现在,问题解决了。”计划经营部副经理鞠海京介绍。
此前,齐鲁石化生产的油品通过管输和铁路运输出厂,主要是异地销售。2021年年底,齐鲁石化重新恢复了停运多年的汽运出厂模式,实现了当地销售,购买齐鲁石化生产的油品已不是难事。
消费者信任的背后是严细的质量管理。
齐鲁石化对重要生产指标实时管控,一旦超出内控范围,LIMS推送报警系统会及时将异常数据推送到有关人员的手机之中,收到信息的技术人员和操作班长,会第一时间作出调整,绝不让不合格数据带来的波动影响下一工序。
“超出内控指标的产品,不允许出厂;未分析和分析项目不全的产品,不许出厂……严格的‘六不出厂’制度确保了每一滴出厂油品的品质。”胜利炼油厂质量管理员王发根说到。